小巴黎第8區 – The Grill Room

– 聖誕節的前夕,我又開始了放縱的美食體驗

因為聖誕將至的緣故,我的法國媽媽抵達巴黎。老人家是個巴黎藝文通,所以我很有福氣的跟著知天知地的她四處走跳。當然除了心靈上被各種博物館典藏給充斥的滿到要漫出來之外,我那可愛的五臟廟,也因為法國媽媽的到來而感到各種美好的體驗!

– 天能有多高?海能有多深?鵝姊能有多胖?今年就看最後這一波(這話真說的我熱淚盈眶)

– 因為疫情,堅持要坐戶外露天區的我們 –

這次媽媽待領我們所前往的是法國通稱Brasserie的餐廳。
在法國,美食是被聯合國所認同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對於各種餐廳名稱的定位是非常明確的。基本上分成三種用餐為主的餐廳與咖啡館(有供餐)。至於何時開始這樣精準的劃分各種等級,就要追朔到兩百多年前沙皇前來法國時的一系列故事了。
如果有人有興趣聽這部分的故事,我到時候再另外寫一篇給大家!

– 非常彼得潘配色的薄毯子 –

對於餐館的露天區,比起餐廳內的用餐區更是法國人的首選。這完全不分春夏秋冬,夏天就算熱到被蒸發也很多人喜歡待在室外享受陽光的洗禮,而正值冬季的現在,呼呼寒風也阻止不了法國人對於露天區的熱情。
但他們也不是像傻子一樣的坐在寒風中讓冷風洗禮,餐館除了提供頭部的暖燈(每次我都覺得坐在那下面很像變成小牛一樣⋯⋯)之外,較為正式的店家還會提供您薄毯讓你披在身上任何需要他的地方。

– 總之,要是來到法國,你可以試著融入人群,一起在露天區享受日曬雨淋的巴黎風情!

– 左邊座位區上方就是所謂的暖燈 –

Brasserie如果正確翻譯成為中文的話,我想稱為“酒館”算是比較合適的。Brasserie不只全天候提供法式風味的餐品,更依照各店風格擁有各式特殊的酒品,除此之外,餐廳的裝飾就算與Restaurant(餐廳)相比,也毫不遜色,服務人員也通常以正裝或是制服打扮。加上他的價位也較Restaurant(餐廳)為親民,所以常常成為有時間享受餐點或是親友之間較為正式的聚餐首選。

– 找找看你找得到暖燈在哪嗎? –

不知道是不是三角窗理論在各國都適用,還是法國巷弄實在太多,所以稍微像樣一點的餐館幾乎都佔據著三角窗區。而法國人對於這種人行道沒事就被吃掉一半的狀態可以說是完全習慣的樣子,前一陣子更是因為疫情而禁止餐廳內用,導致所有餐飲業的“內用”桌椅通通上街。但也沒看到我家的法國人展現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就很自在的穿梭在桌椅之間的走過街頭巷尾。雖說,身為寸土寸金的台北小孩,直至今日對於巴黎人這樣的都市適應力仍然感到訝異不已啊!

– 相對比起來對得起這價格的餐點 –

在巴黎,我最害怕的就是去吃 Bistro(餐館,以消費與裝潢來說是比起酒館再更貼近小資的狀態)因為很有可能將近600元台幣的一餐讓你吃了一個寂寞,因為就法國媽媽的說法,Bistro(餐館)最初設置是提供工人階級需求的用餐環境,所有菜品都是“快速”與”飽足“為最基本要求。所以除了食品上極有可能不是現做(預熱食品)餐點口味也可能更貼近於吃粗飽的狀態。偏偏我這個刁嘴大吃貨真的對於再加熱食品與油耗味有極端的恐懼感。所以Brasserie(酒館)的餐飲品質可以說是給了一個心理因素的基本保障!
再不濟⋯⋯店內的服務品質也還是能讓我更甘願付出這樣的價格與小費。

– 雖然坐在室外,但是都到了Brasserie內裝是一定要給一個版面的 –

這部分就跟里昂的Bouchon(酒館、小酒館)一樣,巴黎的每個Brasserie(酒館)也都各有特色,不同的Brasserie有著不同的妝點,今天來到的The Grill Room 就以綠色作為主色調並搭配著大地色傢俱與些許的普普風來詮釋“微”摩登感的室內裝潢。其實根據服務生的制服與牆上的壁紙,有點帶著我回到80年代的美式風格感⋯⋯不能說不好看,但是總有一種跟多數法式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比起來較為廉價的幻覺。

– 自己打完這段話都覺得自己突然散發出了巴黎人鄙睨眾生的氣息⋯⋯真的在一個地方待久了三觀都會被重新洗刷。

但我想說的,並不是哪個好哪個不好,只是更精確的知道自己對於時尚與氣質的欣賞又有了不同的解釋了。

– 食品的烤台,光用看的就感受到炭火的香氣了 –

那天因為滿腦子想著要拍照留念,完全忘了自己身在巴黎。於是當領班來問我有什麼需要幫忙時⋯⋯我竟然鬼使神差地說⋯⋯

– 我要點餐!

說出口後我自己傻在原地,領班也一臉微妙的看著我。正當我絞盡腦汁想著要怎麼說出不失禮又看起來合理的說法時,旁邊的服務身默默地飄了一句「我就要過去了呀。」

– 社死現場也不過如此吧⋯⋯

除了有點對不起對我尊尊教誨”巴黎“餐廳禮儀的法國家人們,也讓我有點對自己愚蠢的直接反應而驕傲⋯⋯台灣人的血液果然不是幾餐法式料理可以輕鬆抹去的啊⋯

– 看著我的戰斧正在炭火上狂舞 –

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我說我要點餐後會有社死(社會性死亡)的感覺呢?我想有來巴黎短暫住過的人應該會比較清楚,或是看過法國戲劇的可能也稍有了解(我不是說愛蜜莉在巴黎,那是美劇)在餐館裡,我們不大主動”面對面“尋找服務員。除了在位置上一邊聊天一邊等待服務員的臨幸之外,最多最多就是用眼神跟下巴來一場柏拉圖式的溝通。
而結帳時也只是舉起手指指桌面,服務生就會心領神會地拿著刷卡機出現在你的身邊了

– 所以我這種直面”領班“要求點餐的行為,簡直離譜他媽給他開了門,離譜到家了。

不過服務生還是很專業的來幫我們專業的點完餐,專業的微笑以及專業的轉身離開。

– 法國碰杯:santé –

– 大家一同說出敬健康:Santé,並且直視對方眼睛後碰杯

在法國碰杯必須直視對方眼睛這件事情真的是訓練害羞的人的最強大方式,因為不管飯桌上你是否與對方熟識,碰杯要眼對眼直視直至杯子碰至一起這短短幾秒真的很煎熬⋯⋯除了要面帶微笑誠懇對視一位陌生人真的內心各種跑馬燈之外,那個心中小劇場有多少尷尬少女舉牌狂奔更是不用說!
但,為什麼那麼堅持要對視碰杯呢?這可是有詛咒的!而這詛咒真的對浪漫的法國人來說,那是各種致命⋯⋯那個詛咒就是⋯⋯

– 如果碰杯時不對視對方雙眼的話,接下來的七年都會不“性”福!

所以就算你害羞不好意思看著對方,對方也會毫不保留的跟你說「Regarde moi!(看著我!)」畢竟沒有一個人想因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承擔起之後七年的不”性“生活。

– 大餐盤滿載的是我們的歡樂 –

– 出餐前的等待,也是用餐環節的一個過程

點餐完後就是無盡的聊天,其實在一開始到達巴黎時真的很不習慣這種用餐模式。如果說約定在餐廳,大概四小時內能走人。但如果約在家中的聚餐,那都是要抓五小時起跳的用餐時間⋯⋯吃什麼很重要,但是對朋友們來說,聊什麼彷彿更加重要,天南地北的通通可以聊。
當時身為法語初生幼兒的我,簡直像是坐在一堆外星人之間享受外星語言的麻瓜一樣。只能大家笑我跟著笑,然後大家”喔~“我也跟著一臉沮喪的呆傻模樣。現在想想真的很可愛!
而兩年的徹底洗禮之下,我也漸漸融入了這種一餐好幾個小時起跳的用餐文化中。所以雖然Brasserie點餐後需要較長的等待時間,但搭配上了好聊的話題後,那也不過是一眨眼的事情了!

– 端上桌的那一刻 –

– 這戰斧,砍的我虎軀一震

看到這大型戰斧,我才理解法國媽媽堅持我點一杯紅酒的用心。因為附餐選的是雙味起司焗烤通心粉,搭配肥肉合宜的戰斧豬排。那真的是一個⋯⋯膩!好吃沒有錯,但這樣硬吃不搭配解膩的飲品,就像是辦桌沒有開喜烏龍茶;烤肉沒有手搖飲;雞排沒有珍珠奶茶一樣,是沒有辦法好好的一口一口吃掉憂愁的!

– 同時我也真的很佩服他們對於配餐酒的品味,感覺這技能根本就像是刻在血液中的一樣⋯⋯

哥哥的火烤海鮮配上較為清淡偏酸的白酒,媽媽的濃起司厚漢堡則是配上爽口的淡啤酒,真的是一口餐一口酒,人生煙火盡在口中。

– 起司就像被漢堡擠爆一般的流淌出來 –

– Love Grill Burger  24€

我自己吃漢堡除了肉品之外,還有個怪癖⋯⋯就是我很在意麵包好不好吃!這裡的漢堡完全正中我的要求,烤架烤過的麵包散發出淡淡的木炭與麵包香,配合流淌出的起司乳香光是放在桌上就讓人食指大動。

旁邊應該是塔塔基底的醬料再做出變化,法國有幾種基底醬料,而塔塔就是其中之一!通常都是搭配海鮮為主。今天這個進化版的搭配起漢堡有種加成美味的輔助功能,不論是當作麵包部分的抹醬抑或是肉品額外的醬料都能完美發揮助攻味蕾的效果!

– 光是打文章就能喚起初次遇見時的悸動 –

– 哥哥的烤海鮮 –

– Poulpe & Encornet Au Feu De Bois  29€

一樣是碳火炙燒的料理方式,最棒的是除了火烤章魚與魷魚之外,還搭配上Pois-chiche et legumes croquants(中東非常傳統的鷹嘴豆泥搭配碎蔬菜,就算對鷹嘴豆沒有好感的我,依舊熱愛這款醬料!每次去吃黎巴嫩料理時一定會點來吃)配上使海鮮清爽的檸檬片一口吃下⋯⋯呼呼呼!讓人感覺嘴裡的感覺就像是小美人魚的宴會一般精彩不已。

– 戰斧豬排! –

– Côte De Cochon Tomahawk  29€

一直耳聞戰斧,但是始終沒有挑戰的機會與勇氣(怕自己吃不完會被白眼光臨)那天一早就吃得特別少並搭配一早足夠的瞎晃消耗胃部空間,所以覺得剛好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況下,我便勇敢的點下了這傳說中的“戰斧豬排!”

表面的香料經過炭火燒烤之後所有的香氣都被誘發與煙燻香綜合成勾引你所有食慾的魔法,圍繞著你的鼻腔直衝胃部。

– 只要輕輕劃下,他便能完美分離 –

– 肥瘦相搭的戰斧,閃亮著光澤而沒有一絲一毫的油膩感

因為印象中的豬肋排都是相對有韌性的感覺,原以為這樣的戰斧(帶皮肋骨肉)是要用牛排餐刀來切,所以看著旁邊疑似抹刀的餐具有點疑惑。
於是先用抹刀在外皮上稍微刮過,聽著火烤外皮跟刀具之間演奏出清響焦脆的喀喀聲,帶著感動與期待的一刀劃下。
它!就!這!樣!完美的切開了!!幾乎不用用力,只要把刀子推進肉排,走刀就像放在小溪裡的紙船一樣,被紋理引導著一般,美麗的分切出一塊漂亮的火烤戰斧給你。

– 主廚特製BBQ醬 –

– 不論你印象中的BBQ是怎樣,他都能帶你走進一個新的維度之中。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到的BBQ醬。我這輩子第一次有印象的BBQ醬應該是在台北仁愛圓環的“雙聖”(已歇業)但是只能粗淺的描寫出是甜甜的、濃濃的醬料。而在往後推,能夠稍微正確描述的大概就是T.G.I Friday的BBQ豬肋排的醬料,帶有濃郁的蜂蜜甜味以及淡淡的洋蔥香氣配上看似油亮的外表,讓我對於這種醬料開始有了很好的印象。
漸漸的年紀漸長,如果在西餐廳能夠選擇醬料的情況下,豬肉除了黃芥末之外,最令我偏愛的就是BBQ醬料。只可惜在得到胃潰瘍後,就不大能吃過度強烈的食物。而BBQ醬料就是一個強烈又配上“大量”食材的一種超級NG食物,所以我對它真的是又愛又恨。我的嘴,愛他的層次豐富;我的胃,怕他的濃郁反胃。

– 濃郁卻不濃烈,豐富卻不負擔。這就是我夢想中的BBQ醬啊!

而且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BBQ醬是額外分裝出來的!!
想取用多少由你決定,不用擔心攝取過多醬料感到噁心。這種貼心真的讓人感動萬分。

– 配餐是雙起司焗烤通心粉 –

這裡真的是作死行為,因為我不大愛吃小通心粉,總覺得不論怎麼調理,口感就是讓我有種莫名的恐懼。但是依然被起司給矇了心,加上點菜時完全不知道它是coquillettes(迷你通心粉)於是上桌後,我就塞了幾口就交給我們偉大的剩餘食物處理系統 – 哥哥 來幫我完食。
單論這個餐點是真的好吃,但是如果不愛coquillettes或是濃烈口感的起司的人請不要輕易挑戰,很有可能會引起吃不下效應。

Baba Au Rhum

– 在被正餐的美味給洗滌之後,另一個胃也已經準備為了甜點而摩拳擦掌了!

但我必須說,我還真的是亞洲胃,看著媽媽跟哥哥依舊能點一套完整的甜點搭配主餐。我只能說我真的塞不下任何正常大小、固體型態的東西了。正當我的慾望驅動著我點下提拉米蘇的時候,我的理智正嘶吼著。臣妾真的做不到啊啊啊啊啊!
最後點餐的那一秒,終於臣妾⋯⋯不對,是理智戰勝了慾望,點了一個咖啡小點拼盤,然後看著媽媽跟哥哥的法式甜點流口水。

– 媽媽的最愛Baba Au Rhum 

巴巴蛋糕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法國甜點,它廣大流行於法國和義大利之間。我在法國吃過的巴巴通常都是圓筒形蛋糕(有時切開有時就一顆圓桶蛋糕給你)並加入萊姆酒或萊姆酒糖漿。但是糖漿好像不常出現在法國巴巴,因為按照我個人經驗,多數餐廳的巴巴都是端上圓筒蛋糕後當著你的面灌下一堆萊姆酒,甚至我還吃過“燃燒的巴巴”
不過這蛋糕真的很取決萊姆酒的口味,第一次吃巴巴時就因為那個萊姆酒實在太過強烈讓我很難完食。

– 搭配萊姆巴巴的最佳搭檔就是各家獨特的鮮奶油!

通常在點巴巴的時候,媽媽都會問:「鮮奶油是自家手做的嗎?」我一開始真的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堅持要home made 直到吃過不是自家手作的那種冷凍感才驚覺⋯⋯啊,一份好的美食真的需要各種完美的結合才能成就最終的不可思議啊。所以一份無敵的巴巴,除了天時的巴巴主體、地利的手作鮮奶油還要有人和不衝突的萊姆酒。
而這次的巴巴,很幸運的完全過關,讓媽媽開心的點了點頭。

– 重磅來襲!Profiterole Au Chocolat –

– 你跟我說這巧克力泡芙?我說這是人間兇器!

我真的很佩服哥哥那根本無限黑洞的胃部構造,不虧是地表最強剩餘食物處理系統的持有者。每次跟哥哥發覺美食時都會深陷在他的美食推薦之中然後慢慢變胖,但他老人家老是能比我更加快速的瘦回標準。甚至在多重食物攻擊後,仍然能對下一餐充滿期待⋯⋯真的是個超級美食家無誤!

– 然而這些都不能解釋我對這巧克力泡芙的錯愕。

隨便抓一個亞洲人來問問泡芙的定義,哪個不是回答你可以用手抓著,裡面有軟綿的卡士達或是其他餡料,讓你吃完以後能夠露出滿足微笑的可愛小甜點?
我還恥笑著哥哥這次點這麼浪漫的“泡芙巧克力”該不會是要做一回粉紅少女閨蜜的同時,這玩意就被端上桌了⋯⋯

– 因為美食而歪斜的法國哥哥 –

– 師爺,你給解釋解釋,什麼叫做泡芙?

胡鬧法語小教室,泡芙-泡芙:脆皮外表,撒下熱呼呼的巧克力醬,中間夾著香草冰淇淋。最後!撒滿杏仁片的魔幻力量。


這兇器一上桌,立馬博得我所有注意!真的⋯⋯我覺得這簡直跟我戰斧配對,想看看一手戰斧豬排一手泡芙盾牌的驍勇戰鵝,這畫面真心美呆了呀⋯⋯損歸這樣損,但是兇器不虧是兇器,那暖呼呼的巧克力並不過度甜膩,搭配著香草冰淇凌真的非常無懈可擊。
我在一次,戰敗在法式甜點的美味之下了!

– 簡單卻也不簡單的咖啡與小點們 –

– 任何的餐點,都可以用一杯濃縮咖啡做為結尾

在巴黎如果說學到了什麼,就真的是能用濃縮咖啡當作一天的開頭與結尾吧?不管什麼等級的餐廳,在用餐結束時,服務生都會上來詢問:「需要咖啡嗎?」

那麼今天這麼完美的用餐體驗,也讓我用心裡最法式的方式做個結尾吧!於是咖啡與小點們就這樣漂亮上桌!
一杯濃縮咖啡與三種小點心,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最右邊那個小盅裡的烤鳳梨配Brocciu起司,Brocciu是法國科西嘉島獨特的山羊奶酪,這種山羊奶可是擁有45%的脂肪含量,簡直就是做奶油與奶酪的天選之奶!科西嘉島上的島名更稱它為”國家之奶“沒嚐過此奶即沒有嘗過此國啊!
最左邊則是椰子蛋糕,小小的也不會太甜,十分解膩。中間則是較為甜膩的磅蛋糕,但搭配著堅果點綴也讓人輕輕鬆鬆兩三口結束作業!

酒館資訊:

店名:The Grill Room

店址:103 Bd Malesherbes, 75008 Paris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發表評論